調節閥基礎知識
調節閥是一個局部阻力可以改變的節流元件,閥芯在閥體內移動,改變閥芯與閥座之間的流通面積,從而達到調節被測介質的流量,控制工藝參數的目的。這些工藝參數包括壓力、溫度、液位及流量。
閥芯形式分直行程和角行程兩類。直行程閥芯通過直線運動來改變與閥座之間的流通面積;角行程閥芯通過旋轉運動來改變與閥座間的流通面積。
調節閥分類:
氣動調節閥:氣動調節閥就是以壓縮空氣為動力源,以氣缸為執行器,并借助于電/氣閥門定位器、轉換器、電磁閥、保位閥等附件驅動閥門,(閥芯閥座相對移動)來實現開關量或比例式調節,接收控制信號:4-20mA電流信號并將電信號轉變為壓力信號(由定位器完成或電磁閥完成)來調節管道介質的流量、壓力、溫度等各種工藝參數。
氣動調節閥優點:結構簡單、動作可靠穩定、輸出力大、安裝維修方便、價格便宜且防火防爆。缺點:響應時間大、信號不適于遠傳。
氣動薄膜式執行機構:
電動調節閥:電動執行機構接收4—20mA電流信號,通過電機的正反轉驅使閥芯閥桿產生相對位移(直行程、角行程)來改變閥芯和閥座之間的截面積大小,控制管道介質的流量、溫度、壓力等工藝參數。
電動調節閥優點:動作快、適合遠距離傳送;節能(只在工作時才消耗電),環保(無碳排放),安裝快捷方便(無需復雜的氣動管路和氣泵工作站)。缺點:結構復雜、推力小、價格貴,適用于防爆要求不太高及缺乏氣源的場合。
氣動調節閥分類:
1、按調節閥動作方式(閥芯運動軌跡)分類:
a.直行程調節閥;b.角行程調節閥。
2、按調節閥調節方式分類:
a.調節閥(調節切斷閥)帶定位器;
b.切斷閥。
執行器組成:
執行器按其能源形式,分為氣動、電動、液動三類。氣動執行器由氣動執行機構和調節機構(通常稱調節閥)兩部分組成。
在某些特殊場合,還需要配置一些輔助裝置如:閥門定位器和手輪機構。閥門定位器可提高調節質量,改善執行器的性能。手輪機構可以在調節系統因停電、停氣、調節器無輸出或執行機頭薄膜損壞失靈時由人直接操作,保證生產的正常運行。
薄膜式執行機構的輸出特性是成比例式的,即輸出位移和輸入氣壓信號成正比關系。當信號壓力輸入薄膜氣室時,在薄膜上產生一個推力,使推桿移動并壓縮彈簧,當彈簧的反作用力與信號在薄膜上產生的推力平衡時,推桿就穩定在一個平衡位置。信號壓力越大,推桿位移量就越大,推桿的位移就是執行機構的直線位移,也稱行程。
執行器的作用方式:
正作用執行機構是指信號壓力增加時推桿向下移動;
反作用執行機構是指信號壓力增加時推桿向上移動;
調節閥正裝是指閥芯向下移動時,閥芯與閥座間的流通面積減小;
調節閥反裝是指閥芯向下移動時,閥芯與閥座間的流通面積增大。
正作用執行機構和正裝調節閥組成氣關式執行器(正作用)。
反作用執行機構和正裝調節閥組成氣開式執行器(反作用)。
正作用執行機構和反裝調節閥組成氣開式執行器(反作用)。
正作用執行機構和正裝調節閥組成氣關式執行器(正作用)。
氣開/氣關作用方式的選擇主要依據是保護人員及設備的安全。在正常生產流程中的調節閥一般選擇氣開,在故障時關閉,防止溢油;放空及排海等選擇氣關,在故障時開啟泄壓。
專業術語:
被控對象:需要實現控制的設備、機器或生產過程。
被控變量:對象內要求保持設定值(接近恒定值或按預定規律變化)的工藝參數。
操縱變量:受控制器調節,用以使被控變量保持設定值的物理量或能量。
干擾(擾動):除操縱變量外,作用于對象并能引起被控變量變化的因素。負荷變化就是一種典型的擾動。
設定值:被控變量的目標值(預定值)。
偏差:理論上應該是被控變量的設定值與實際值之差。但是能夠直接獲取的是被控變量的測量值信號而不是實際值,因此通常把設定值與測量值之差稱作偏差。
閉環控制系統:
閉環控制系統的過渡過程及其品質指標:
過渡過程:一個控制系統在外界干擾或給定干擾作用下,從原有穩定狀態過渡到新的穩定狀態的整個過程,稱為控制系統的過渡過程。它是衡量控制系統品質優劣的重要依據。
衡量控制系統好壞常采用以下幾個指標:
1.衰減比:它是表征系統受到干擾后,被控變量衰減程度的指標。其值為前后兩個相鄰峰值之必,即圖中的B1/B2,一般希望它在4:1到5:1之間。
2.余差:它是指控制系統受到干擾后,過渡過程結束時被控變量的殘余偏差,即圖中的C。C值也就是被控變量在擾動后的穩態值與設定值之差。控制系統的余差要滿足工藝要求,有的控制系統工藝上不允許有余差,即C=0。
3.最大偏差:它表示被控變量偏離給定值的最大程度。對于一個衰減的過渡過程,最大偏差就是第一個波的峰值,即圖中的A值。A值就是被控變量所產生的最大動態偏差。
4.過渡過程時間:又稱調節時間,它表示從干擾產生的時刻起,直至被控變量建立起新的平衡狀態為止的這一段時間,圖中以Ts表示。過渡過程時間越短越好。
5.振蕩周期:被控變量相鄰兩個波峰之間的時間叫振蕩周期,圖中以T來表示。在衰減比相同的條件下,周期與過渡時間成正比。因此一般希望周期也是越短越好。
一個控制系統的過渡過程:
調節規律:調節器的輸出信號隨輸入信號變化的規律。
比例 P 特點是動偏差小,有余差存在。值越大,余差越大,但系統越容易達到穩定。值越小,系統越容易振蕩。
積分 I 特點是余差可被消除,但動偏差大,調節過程長。值越小,積分作用越明顯,但過渡過程振蕩劇烈,穩定程度下降。
微分 D 是根據偏差變化趨勢而動作的,只要偏差一變化就提前采取動作,,因此叫超前作用。它只有在輸入變化時,調節器才有輸出,因此它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調節器使用。它主要使用在溫度調節方面,利用溫度微小的變化便進行相應調節,以應對溫度調節的滯后性。值越大,超前時間越長。
比例作用可以加快控制過程,減少動偏差,縮短調節時間過程時間;積分作用可消除靜偏差,克服余差;微分作用能抑制偏差的增長,減小動偏差。三作用調節規律只要適當的整定比例范圍,積分和微分時間三個參數,可以得到較為滿意的調節質量。但三作用調節器不是萬能的,一些很簡單的系統,例如用比例調節規律可以得到滿意的調節質量的液位系統,用上三作用調節規律后,不僅系統復雜,投資增大,而且現場整定困難,整定不好反而容易使液位波動。因此,實際使用時,應按具體情況來選取儀表,切忌用三作用調節器代替一切!
氣動調節閥分類:
氣動執行機構按結構分類:
a.氣動薄膜(單、多彈簧)執行機構:輸出直線位移。
b.氣動活塞(有、無彈簧)執行機構:輸出直線位移或角位移。
薄膜執行機構的優缺點
優點:結構簡單、可靠。
缺點:
①膜片承受的壓力較低,最大膜室壓力不能超過250KPa,加上彈簧要抵消絕大部分的壓力,余下的輸出力就很小了。
②為了提高輸出力,通常作法就是增大尺寸,使得執行機構的尺寸和重量變得很大;另一方面,工廠的氣源通常是500~700KPa,它只用到了250KPa,氣壓沒充分利用,這是不可取的,活塞執行機構解決了此問題。
為了充分用足工廠的氣源壓力來提高執行機構的輸出力、減少其重量和尺寸,便產生了活塞執行機構。
氣動活塞(有、無彈簧)執行機構:輸出直線位移或角位移
直行程活塞執行機構:
它主要用于配直行程的調節閥,它分為有彈簧式和無彈簧式兩種
1、無彈簧活塞執行機構:
①用于故障下要求閥保位的場合;
②用于大口徑閥要求執行機構推力特別大的場合;
2、有彈簧式活塞執行機構:
大多數場合使用有彈簧的活塞執行機構,其特點是:
①在故障情況下,通過彈簧進行復位,實現故障開或故障關功能;
②可以抵抗不平衡力的變化,增加執行機構的剛度,提高調節閥的穩定性。
它的缺點是:
①彈簧會抵消一部分輸出力;
②氣缸內設彈簧,增加了氣缸的長度和重量。
角行程活塞執行機構:
角行程的活塞執行機構主要用于角行程類的調節閥,按氣缸的安裝方向,分為立式氣缸和臥式氣缸兩種。按活塞的推桿驅動輸出軸轉動的結構,常用的有:
①曲柄連桿式;
②齒輪齒條式;
③活塞螺旋式。
氣動活塞式執行機構按其作用方式可分成比例式和兩位式兩種。所謂比例式是指輸入信號壓力與推桿的行程成比例關系,這時它必須與閥門定位器配用。兩位式是根據輸入執行機構活塞兩側的操作壓力差來完成的。活塞由高壓側推向低壓側,就使推桿由一個極端位置推移至另一個極端位置。
按流向不同分為:流開和流關(閉)。
流開:在閥芯節流處介質流動方向與閥門打開方向相同。
流關:在閥芯節流處介質流動方向與閥門關閉方向相同。
智能定位器工作原理:
氣蝕與閃蒸:
據伯奴利方程,管道內流體的流速提高壓力就會下降。
管道節流處流體速度大幅度提高。壓力急劇下降。
如果液體流經管道節流處的壓力低于汽化壓力(PV)將產生汽蝕或閃蒸現象。氣蝕與閃蒸是由于管道節流引起的。
如果液體流過管道節流處,壓力恢復后P2仍低于汽化壓力(PV)(此時流體內仍有氣泡)。
這種現象稱為閃蒸。
如果液體流過管道節流處,壓力恢復后P2高于汽化壓力(PV)(此時流體內氣泡破裂)。這種現象稱為氣蝕。
閃蒸最嚴重的破壞發生在流速最高處。即閥塞閥座處。沖蝕是閃蒸破壞的直觀表現氣蝕發生時,氣泡破裂釋放的能量使閥塞閥座甚至附近管道損壞,并伴發噪聲氣蝕與閃蒸是致使閥門損壞的重要原因!
本文來源于互聯網,作者:劉海海。暖通南社整理編輯。